水利基礎設施包括哪些?如何監測水利設施的運行情況?
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夠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分配與高效使用,進而為那些干旱與洪澇災害頻發的區域提供穩定的水源,并且降低水土流失及環境污染、提升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然而水利設施的運行不僅需要前期大量的資金與人力資源投入,還要求后期持續的維護與管理,加強水利設施的規劃與設計以確保其適應未來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的需求。
一、水利基礎設施包括哪些
水利基礎設施是指用于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的各種工程設施和非工程設施的總稱。它包括包括防洪(潮)工程、治澇工程、灌溉工程、引調水工程、農村供水工程、水力發電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庫工程和水文基礎設施等9大類。這些基礎設施在減輕和免除水旱災害、促進農業生產和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水庫和堤防,它們是防洪減災的兩大重要屏障。如若出現結構性安全問題,將會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二、如何監測水利設施的運行情況?
水利設施的監測主要包括運行監測、安全監測和環境監測三個方面:
1、運行監測:
水力特性監測:對水力特性如水流速、流量、水位等重要參數進行實時的測量和記錄,以了解水利設施的運行狀態和狀況變化,主要用到的設備有雷達水位監測儀、雷達超聲流量計等。
設備運行狀態監測:監測水閘、泵站、渠道等設備的運行狀態,確保其正常運轉。
2、安全監測:
結構穩定性監測:對水利設施的結構和穩定性進行評估和檢測,包括水工結構的變形和裂縫監測、土體的滲透性和穩定性評估等,主要用到的設備有GNSS監測一體機、智能加速度監測儀、智能結構診斷器、智能遙測終端等。
機電設備監測:對大壩的機電設備、控制設施、安全設施等進行監測,確保其正常運轉。
3、環境監測:
水質監測:測量水體的各種水質參數,如pH值、溶解氧、濁度、溫度等,評估水體環境質量,需要用到的設備有智能水質監測。
生態環境監測:監測水利工程周邊的水質、土壤和環境氣象等,以保護水利設施的正常運行和生態環境的穩定,主要用到的設備有多功能氣象站。
三、水利自動化監測應用場景
1、內澇治理應用場景
通過易澇區地面和地下管網布設智能監測儀器,建立覆蓋“源-網-站-廠-河”一體化的排水安全運行監測,滿足日常管理、運行調度、災情預判、預警預報等功能需要,排水防澇能力與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要求匹配,保障城市生命線工程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提升城市排水系統運行效率和防洪排澇治理能力.
2、智慧供水應用場景
通過各類智能監測終端保障供水壓力平衡、流量穩定和供水安全,及時發現爆管并預警,避免大面積停水事故發生,為管網爆管預警分析、用水趨勢分析和泄漏量預警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3、水庫大壩應用場景
通過在大壩的各個關鍵位置安裝先進的智能監測設備,對大壩的物理狀態進行全面的監測,包括大壩的形變情況、滲流狀況以及承受的應力水平等關鍵指標。通過這些設備,系統能夠實時地收集到大壩運行過程中的各項數據,這些數據是評估大壩安全性的重要依據。
4、水環境治理應用場景
通過對河湖水位、流速和流量,河湖斷面水質,排水口水質等監測數據的收集分析,及時診斷河湖水質狀態,降低河湖污染程度,有效提升河湖污染治理成效,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助力人居環境改善。
通過智能化手段實時監測水利設施的運行情況,可以有效地監測水利設施的運行情況,確保其穩定可靠,并能夠在出現故障前及時采取預防措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