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隱患頻出到智能預警,城市生命線如何實現智能監測
城市燃氣管道、橋梁結構、供水網絡、排水系統、熱力管線以及綜合管廊等市政基礎設施,猶如城市生命體的“神經脈絡”與“血液循環系統”,日夜維系著城市的正常運轉。但是面對它們規模日益龐大、結構愈發復雜的情形,如何運用前沿科技手段實現對其運行狀態的實時精準感知;如何借助智能監測設備提前洞察其風險隱患;如何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構建高效聯動的應急響應機制,已成為守護城市生命線安全、保障居民生活質量的重點。
一、感知先行、響應及時
住建部《推進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地級以上城市全面實施生命線工程并推動感知設備加裝與物聯網平臺建設。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系統為城市生命線智慧監管帶來了無限可能。它的參與是實現對運行狀態的實時精準感知的第一步。
WITBEE?萬賓科技?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系統涵蓋供水、排水、燃氣、熱力、橋梁、隧道等關鍵領域,這些基礎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是城市正常運轉的基礎。它實現感知先行,前提在于能夠實時監測這些設施的運行狀態,如管道泄漏、運行故障、橋梁變形、隧道裂縫等問題。通過提前感知這些基礎設施的異常情況,也為應急救援指揮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支持,使救援人員能夠快速制定救援方案并合理調配資源,避免管道泄漏、運行故障、橋梁變形、隧道裂縫等事故的發生或擴大。例如,在燃氣泄漏事故中迅速察覺到泄漏位置,救援人員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及時疏散周邊群眾,采取封堵泄漏點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
二、主動預防、協同高效
在感知先行的基礎之上,主動式的預防自然而然的存在。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與智能算法等,對實時監測數據進行篩查與分析,在識別當下異常的同時,也為監管人員預判潛在危機提供了可能。它以可視化形式呈現基礎設施網絡的各個運行環節,還可以輔助城市管理者制定科學的設施升級與改造計劃。
主動預防的落地也依賴多部門、多主體的協同聯動。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系統打通了應急管理、住建、城管、消防等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渠道。當系統觸發預警機制之時,各部門可迅速組建應急指揮小組并協同推演救援方案。這種全鏈條協同機制可以不斷地提升城市生命線的整體韌性與安全水平。
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系統實時動態監測供水、供電、燃氣等生命線系統的關鍵參數,為降低事故發生率、減少災害損失帶來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相關閱讀:
從 “看海模式” 到實時預警,地埋式積水監測儀藏著哪些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