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科技助力水環境治理
如今我國水環境整體呈現持續改善的趨勢,但局部地區仍存在一些問題。工業排放、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都對水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導致一些地區的濕地、河流、湖泊等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接二連三出現水生生物多樣性降低、水質惡化、城市生命線受威脅等后果。
一、水質改善,但問題依然存在
2024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90.4%,長江干流連續5年、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然而部分流域或局部水生態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存在生物多樣性減少、生境破碎化等問題,比如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后 30 位的城市中,河南省、山東省、安徽省各占 5 席。實現水環境治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并且提升水環境的監測預警能力是當前的重要問題。
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的出現是對這一問題的有力回答,它能夠及時發現水環境問題并為治理提供依據,有助于改善城市水環境,如河流更清澈、湖泊更潔凈,減少黑臭水體等現象,為公眾提供更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并且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二、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帶來的轉變
WITBEE?萬賓科技?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遠程的實時監測和自動預警。管理人員可以實時獲取水環境的各項數據,包括水質、水量、水位等信息,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評估后可以準確掌握水環境的現狀和變化趨勢,那么今后制定科學合理的水環境治理政策、方案和措施時可以避免決策的盲目性和主觀性。而且監測系統實現的是對水環境的實時、連續監測以及遠程的數據自動采集和傳輸,這在根本上減少了人工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其監管水平。同時通過系統的預警功能可以實現水污染的快速響應和處理,這是降低水環境風險最簡便、最關鍵的方法之一。
當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發現區域內的水污染出現時還可以進行反向的污染溯源工作,明確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分布情況,幫助治理人員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到關鍵的污染源頭和環節上。而且準確的污染溯源能夠為制定個性化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據,確保采取的治理手段與污染源的性質、特點相匹配,以便于水環境管理人員實現更加科學、精準的治理。
良好的水環境是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的應用有助于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環境,提高環保部門執法的針對性和準確性。
相關閱讀: